新金融

宏观经济

  • 货币秩序重构下的资产变局

    缪延亮;

    特朗普“对等关税”落地以来全球资产出现诸多异象,与以往贸易摩擦期间的规律明显相悖。仅从单一资产视角很难理解这些资产价格的剧烈调整和定价规律的改变,答案可能隐藏于国际货币秩序变革之中。本文聚焦国际货币秩序重构的运行规律与驱动因素,探讨其对于全球资产定价的影响与政策启示。本文提出在经济、地缘和政策三方面因素驱动下,国际货币秩序正在加速重构,主要的变化方向是多元化和碎片化,格局转换和资金流动的力量远远大于一时、一市场和一个国家基本面的变化,旧有的资产定价和资产相关性规律不再适用。在此背景下,美元资产的安全性下降,黄金和人民币资产正迎来关键的历史机遇,若政策应对得当,人民币国际地位有望明显提升,人民币资产也将迎来价值重估。

    2025年08期 No.439 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中国服务消费的特征事实、制约因素和提振路径

    罗志恒;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服务消费”,服务消费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振消费的重要着力点。本文根据公开数据和国际比较,分析了当前我国服务消费的总体现状和主要特征,发现我国服务水平略滞后于发展阶段、显著低于发达国家,且当前的服务消费较商品消费恢复更慢、尚未恢复至2020年之前的趋势水平,改善性服务消费增速下滑尤为显著。结合服务消费收入弹性更高、供需同步、更依赖人口集聚等特点,本文总结了当前制约我国服务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预期不稳、居民闲暇时间较少、流动人口城市化不足、供给不足。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提振服务消费的具体路径。

    2025年08期 No.439 14-2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养老金融

  • 养老金融改革突围:三支柱并进、居民财富配置优化

    范力民;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由第一支柱主导、第二支柱补充,第三支柱刚刚起步,但人口老龄化加速、低利率环境及历史遗留问题使得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基金收支失衡问题愈发突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需要引入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兼顾统筹各方面利益,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国际案例和国内数据分析,提出旨在平衡三支柱、盘活居民财富的多层次改革框架:(1)推动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来补充第一支柱缺口;(2)借鉴国际养老金体系改革经验,推动由现收现付的DB(受益基准制)向预筹积累的DC(供款基准制)模式的渐进式转变,包括重构第一和第二支柱;(3)盘活居民财富:利用资本市场改革红利,引导居民资产配置向着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金融资产转移。我们估计2030年中国居民财富达800万亿元,增量空间广阔,同时“耐心资本”入市也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025年08期 No.439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如何增加养老财富储备:基于延迟退休和“国民公积金”的视角

    胡继晔;史李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发展养老金融、延迟退休、年金扩面的决定,增加养老财富储备是实现上述决定的关键解决方案。养老财富储备是养老金融的主体,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基础。为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需要对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富储备进行建模分析。为扩大第二支柱养老金覆盖面,本文提出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合并成“国民公积金”的改革方案并进行建模分析。本文认为当前应进一步通过待遇参数动态调整与弹性退休制度设计来稳妥推进延迟退休政策的落地,考虑构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国民公积金”制度来推进住房和养老资金的流转,以此推动养老财富储备未来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2025年08期 No.439 3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数字金融

  • 地缘政治风险下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的规范构造

    刘怿;

    现阶段国际社会的地缘政治局势更趋紧张并波及经贸领域,数字货币已成为被制裁对象进行跨境支付的替代渠道和各国防范跨境支付断链的重要工具。由于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在我国的发展正遇瓶颈,加上当前过度保护的法律父爱主义和命令控制的监管方式滞后,导致了各方利益回应失衡和政策周延性等问题,还引发相关实践的正当性偏离和风险规制困境。在剖析各方利益诉求和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数字货币监管应作出必要调整,顺应当前数字货币规范发展的全球趋势,增强自身的制度竞争优势。明确不同类型数字货币的差异化监管规则,引入激励性规制方式以更好地规范主体行为,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技术赋能行为监管来提升风险规制效果,共同引导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在合规框架下规范运行。

    2025年08期 No.439 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商业银行智慧场景建设实践与路径优化

    窦世欣;纪昆;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正处于变革的前沿,智慧场景建设便是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下典型的金融服务创新。本文采取文本分析的方法,探索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聚焦智慧场景建设开展金融服务的创新。本文从智慧场景建设的理论基础出发,明确智慧场景的定义与特点,分析当前商业银行的智慧场景建设实践经验,探究其在场景布局、产品体系、建设模式、运营策略等四个方面的不足,并提出场景布局分层分类、产品体系完善优化、建设模式灵活组合、场景运营科学联动等针对性的路径优化策略。研究内容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可为商业银行智慧场景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助力其在生态金融转型中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5年08期 No.439 5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科技金融

  • 我国科技金融的探索实践、挑战与优化路径

    周毅;

    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新时代背景下,科技与金融正在加速融合,金融供给与国家创新能力协同发展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科技金融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生态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当前,我国在科技金融领域开展了探索实践,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建议结合现存的突出问题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从激发早期投资活力、培养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引导商业银行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推动知识产权融资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同时可借鉴美国科技金融发展的经验,继续探索优化我国科技金融生态的科学路径。

    2025年08期 No.439 6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 商业银行助力传统产业向新质生产力升维的路径研究

    田金寰;

    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商业银行助力传统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维,既是银行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传统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了传统产业向新质生产力升维的主要路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银行基于金融功能性助力传统产业升维的主要着力点,即以耐心金融为传统产业升维提供陪伴式服务、以一揽子全流程服务满足传统产业的综合性金融需求、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传统产业的不同场景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最后,本文认为要从有为政府、有力监管、有效市场等向度加强建设,为商业银行助力传统产业向新质生产力升维创造条件。

    2025年08期 No.439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